在学思践悟中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
2023-05-28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收录了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主题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为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重温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意义重大。

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性、原创性

主体性、原创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长期以来,受西方发达国家工业革命所建构的知识体系的影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为了实现“赶超”,长期处于“跟跑”的状态,这让我们学习到了西方先进知识体系,但也对我们自身知识生产的主体性形成了很大限定。而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一些领域“领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解释新的伟大实践时,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意识被深深唤醒,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而被新时代赋予了崭新使命。这一使命源自于摆脱现有西方知识体系已无法解释中国奇迹的理论困境;强烈触发于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实现的伟大变革和伟大成就;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并不是要打造自我封闭的孤岛,而是在各种文明交流互鉴中以广阔的胸怀吸收世界文明进程中一切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新时代新征程,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原创性,要求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以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学术话语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加快中国学术走出去步伐,深化人文交流,在博采众长中形成中国学术的大视野、大格局。

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一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原点。正如马克思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哲学社会科学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无不是聚焦时代重大问题,在重新自我审视、批判和反思中,实现了对重大命题新的建构。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方向指引。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然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从国际层面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加之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同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使我们随时都要做好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些机遇挑战都构成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从理论上给予回答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破解这些难题中,一是要深刻把握和科学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二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走好群众路线,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从实践和理论的不同层面表述问题,从中找到理论研究和智库研究需要解决的真问题。三是坚持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利用矛盾分析方法,从各种矛盾的分析中把握问题的不同属性,找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既要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也要敢于啃硬骨头。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力

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创新理论及其指导下的伟大实践,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既提供了基础支撑又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改变这个状况,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升创新意识,不断在解决影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的进展。一是要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深化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形成党的创新理论学术支撑体系。二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三是要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当然,创新也分为不同层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

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指明了方向,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赋予了新的使命,是我们把握新时代、创造新业绩、开辟新未来的根本行动指南。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作者:刘源

来源:陕西日报

2023 © 辽宁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59002000101号